【金剛14】 被愛不是弱者,愛人不一定是強者--「禮尚往來」的時代意義∼王愷
《禮記·曲禮》上篇有云:「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」,「禮尚往來」指在禮節上要有來有往,投之以桃,報之以李,崇禮是人類互動及發展良好關係的開端,也是協會非常重要的一個互動過程,「禮尚往來」就是施者與受者間的互相往來,受到別人的恩惠,就要回報別人的恩惠,如果受人恩惠卻不報答,就不合乎禮;但給人恩惠卻不接受別人報答,亦於禮不合,人與人之間的和諧,實受「禮尚往來」互動影響。
「來而不往」是什麼?就是接受別人關愛,覺得別人理當如此對待自己,而忘記感謝,這是失禮行為,當然,回報方式何其多,但如果他給你五塊錢,我就還人家五塊錢,就這樣認為完成報答,其實這種方式是不對的,人與人的關係就會變成「沒有關係」;那「往而不來」又是什麼?就是我願意施惠別人,卻不願接受別人回報,有沒有這樣的人?當然有這種人,他非常願意關心別人卻不願意被人關心,有這種心態的人,其實他內心有很多糾結的情緒存在,他想用關心別人來掩飾自己的問題,他存在的問題,就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弱點,他已經弱到連自己都無法面對事實,他還是不會對別人示弱,記得我們在協會是怎樣「牽手」的?就是「一手向上,一手向下」,它的用意就是「一手接愛,一手傳愛」,大家一起承擔有施有受,這是合乎禮節的意義,同圓的關係才能更緊密融洽,這就是協會非常重要的互動。
「禮尚往來」在協會確是一個很重要的關係,但若「往而不來」或「來而不往」,均非禮也,願意去關心別人,但不願意被別人關心;或是只願意讓人家關心自己想要關心的東西,這種情況只有一句話可以解釋:「只願意關心別人的人不一定是強者」,不想被照顧或是不想被提醒的人,他的理由,如果不是自以為是,就是內心的痛已經痛到不能碰觸,自己都無法承受痛處了,確實有這種狀況的人。舉個例子說明,我輔導過很多曾被性侵過的人,她已經痛到無法去提那段不堪回憶的往事,她心中一直存有很大的陰影,這個陰影想到心痛或被碰觸她情緒就爆開,她就是不想被揭開陰影。所以,請不要自以為是,以為自己有能力來揭開別人的瘡疤,而指導引語:「你一定要講,講了就會沒事」如果要這樣引導痛者講話,請先自忖,後面發生的爆痛是否真有辦法補好?因此請不要隨便揭開別人的心痛,旁人是沒資格引導別人講不堪的往事,就像弘文老師說的:「你只要開心,吃什麼都沒關係」,但這二種情形是不一樣的,我們真的沒資格要別人講出心痛的事。若真的做了這件事情,後面卻沒有一定的補強,那只會引起別人極大的痛苦,我們關心別人,一定要先瞭解對方並體貼他的處境。
被愛是不容易的,在這過程中,不要輕易去推動別人講出他的痛苦,因為我們實在不知道他會講出什麼內容。試想,這麼痛的事情如果一直藏在身上,就像核廢料一樣,最後必須承受痛苦的人還是自己,並不是說,愛別人我們就會很健康,這是不對的;愛別人比較容易,被愛比較不容易,為什麼被愛不容易?我怎麼知道她愛我的方法跟他愛我的方法,哪一個比較適合我?對「被愛」這件事來說,若可以隨時被愛,其實才真的是放下過去,所以說「被愛不會是弱者,愛人同樣不見得是強者。」
--
文化部
逐字稿/李惠美、詹翔愉
整理/李惠美
攝影/翁志聖
潤稿/文化部潤稿小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