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造「有」還是「缺」?
協會是一個「協」字,是三個人,協會是大家的,我們只是在裡面有一個位置,尊重每個地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,只有貼近在一起,我的話別人才聽得進去,只有說「我們」協會時,我提的意見才有意義,協會每年都有我們的運作方式,隨著不同的狀況,協會有不同的進展,不同的創造「有」,讓我們由看見「有」進而創造「有」。
「沒有錢」跟「缺錢」是兩回事,我可能沒有很多錢,但我不一定缺錢。有五元花三元,缺不缺?不缺。若有五元,花十元那就缺。我有五元,但我覺得五元不夠,非要賺到一百萬,那就是「很缺」。不要告訴自己「缺」,因為「缺」就是不足,不足就會有問題,只看到問題、看到困難,看不到機會、看不到方法,只看到別人煮得不好吃,而沒看到是自己不喜歡吃,不適合吃,只往外看到困難而沒有想到後面的機會,這就是盲目。
每一個問題只是在告訴我們不足,“沒辦法啦,就是死路一條,都試過了,醫生都說沒辦法了。”協會這麼多年來,每次改變最大的,永遠都是醫生說沒用了,因為當時他們只會死馬當活馬醫,一個人可以死馬當活馬醫,就會往「活」的方向走,而且會很專注、心無旁騖的,不會到處去追求,讓我們的細胞尊重我們,為自己創造「有」。
--
文化部
逐字稿/李宜靜 整理/吳淑然 攝影/楊琍雯
潤稿/文化部潤稿小組